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抖音游戏在哪更新九游 > 新闻动态 > 德国防长打破军事克制: 欧洲大战若打响, 毫不留情杀死俄罗斯士兵
德国防长打破军事克制: 欧洲大战若打响, 毫不留情杀死俄罗斯士兵
发布日期:2025-07-20 05:35 点击次数:101
在阅读此文之前,辛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一旦俄罗斯和北约开战,德国军队将会在战场上杀死俄罗斯士兵。
这是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14日时接受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所说的话。他表示,如果俄罗斯与北约成员国开战,德军将毫不犹豫采取致命行动,击杀俄罗斯士兵。
同时还强调,德国军队如今已在立陶宛境内常驻,并随时准备对冲突作出响应,这些德军士兵“清楚自己的任务”。
俄罗斯方面迅速回应,称此言论“匪夷所思”,并警告德国正在重蹈历史覆辙。更关键的是,德国已承诺向乌克兰交付远程导弹,这些武器的射程可以覆盖俄罗斯首都莫斯科。欧洲局势正因此急速升级。
战争是什么?战争就是互相毁灭。从这个角度看,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说的不过是句大实话,是军人对战争本质最赤裸的描述。如果俄罗斯和北约真的开战,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,难道还要请客吃饭吗?
但人人皆知,这话绝不只是在陈述军事常识那么简单。
它更像一声精心计算过的号角,吹给德国人自己听的。二战的枷锁捆了德国大半个世纪,军事被阉割,政治上像个“经济巨人、政治侏儒”。让德国“再次伟大”的念头,其实一直在某些德国人的心底潜藏。俄乌冲突,就像一针强心剂,打进了这个沉睡的躯体。
皮斯托里乌斯需要的,恰恰是一个清晰的外部敌人。把俄罗斯塑造成一个必须被“歼灭”的靶子,就能最快地凝聚国内共识,为那笔早已承诺却迟迟未能完全兑现的巨额国防开支扫清障碍。这套路数,和那些高喊着“让本国再次伟大”的口号何其相似?
当然,驱动德国的,除了未来的野心,还有过去的旧账。
冷战后,俄德两国也曾有过蜜月期,似乎一笑泯恩仇。但历史的伤疤,哪有那么容易愈合?1945年,苏联红军攻入柏林的记忆,对许多德国人来说,是一段混杂着屈辱、恐惧和仇恨的民族创伤。这种深埋在社会潜意识里的恨意,从未真正消失。
近年来,德国右翼势力抬头,就像给这片仇恨的土壤施了肥。皮斯托里乌斯的“歼灭论”,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激进,不如说是这股积怨已久的社会情绪,找到了一个官方的宣泄口。
当一个国家的防长开始用如此不加掩饰的敌意来谈论另一个大国时,你就知道,事情正在起变化。这辆德国战车,似乎正在调转方向,踩下油门。
莫斯科听到了这阵引擎的轰鸣,并且感到了彻骨的寒意。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一个月前就警告,德国正沿着那条上世纪曾导致其两次崩溃的“危险斜坡”滑下去。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更是把话挑明:如果德国武器袭击俄罗斯本土,俄方将做出“任何决定”。
这些话,翻译过来就是: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世纪前的那个德国。
俄罗斯的忧虑,早已不只停留在口水仗。德国的行动,比言语更具威胁。柏林已经承诺,将在7月底前向乌克兰交付数百枚远程导弹。外界普遍认为,这就是传说中的“金牛座”巡航导弹。
射程超过500公里,带着能钻透钢筋混凝土的弹头。这意味着什么?这意味着莫斯科,将首次被纳入乌克兰军队的理论打击范围。
德国国防部少将弗罗伊丁甚至毫不避讳地说,乌克兰必须拥有“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的能力”。
回想战争之初,德国援助乌克兰的,仅仅是几千顶头盔。从头盔到能威胁莫斯科的“掩体粉碎机”,柏林的角色已经彻底变了。它不再是那个畏首畏尾的后勤队员,而是一个敢于递出致命武器的狠角色。
德国的转向,背后是整个北约的战略调整。
皮斯托里乌斯有句话说得很有代表性:“想平等地谈论和平,必须凭借实力。”这正是北约从一个防御性联盟,悄然向一个更具进攻性威慑姿态转变的缩影。而德国,正从过去的经济引擎,被推举为北约东扩前线的军事先锋。
最好的证明,就是德军在立陶宛部署了历史上第一支海外常驻旅。
皮斯托里乌斯在立陶宛首都,特意邀请记者去参观德军的战备状态,像是在办一场肌肉秀。他对着镜头强调“德军清楚自己的工作是什么”,这句话彻底埋葬了德国战后几十年的军事克制传统。
然而,联盟这盘大棋,从来都是貌合神离。
北约拉着19个国家搞联合军演,声势浩大,但多数国家不过是派些人来“打卡”,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战力。就连号称强大的英国,其航母也能因为一个螺旋桨故障,在前往印度的路上趴窝。
在这个背景下,德国独自扛起反俄大旗,冲在了最前面。这到底是欧洲团结的象征,还是内部裂痕的开始?
德国以为,送出更强的武器,就能逼迫俄罗斯坐上谈判桌。可在俄罗斯看来,你都把能打到我首都的导弹送来了,这跟直接参战还有什么区别?
乌克兰拿到了“金牛座”,会不会真的用它去攻击莫斯科或者克里米亚大桥?一旦克里姆林宫设下的“红线”被踩踏,它会用什么手段来回应?是战术核武器,还是更疯狂的报复?
北约内部,对于“参战”的定义至今模糊不清。如果乌克兰用德国导弹攻击了俄罗斯本土,导致俄罗斯报复了德国境内的目标,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是否会被激活?又有多少国家愿意为了德国的冒进而卷入一场可能毁灭欧洲的战争?
这些问题,每一个都通向深渊。
德国战车正隆隆驶向东欧平原,历史的沙漏已经倒置。战争这头怪兽,从不因武器的交付而满足,只会被更强的武器喂养得更加贪婪失控。
这一次,车辙碾过的,会是谁的命运?
下一篇:没有了